财政部长林冠英宣布,政府将在10 月11 日出台2020 年度财政预算案。根据政府一向以来的操作模式,将会在现阶段收集民众意见,好让政府可出台符合多数人民意愿的财案。许多政府的施政中心思想都会透过财案表达出来,因此每年政府提成财案寻求国会通过,都会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近期国内房地产市被滞销问题缠绕,不论是政府发展商甚至投资者都非常关注此等现象。根据国家产业局的数据显示,国内住宅产业项目的滞销单位从2014 年的11,816 间直线飙升至2018 年的45,027间,产业滞销价值从2014 的40亿令吉 飙升至2018 年的290 亿令吉。产业滞销单位总数与产业滞销价值总额5 年内的涨幅各别为371% 与625%。这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数据。
政府在出台2019 年度财政预算案时,修改产业盈利税率,将原本五年以后的0% 调高至5%, 而政府并没有为这项税率设下时限。换言之,投资者在拥有产业的第6 年后,脱售产业也将被征收5% 的盈利税,没有期限。
我认为政府应该在出台2020财案出台时考虑为征收产业盈利税设下征税时限。政府对市场的炒楼风保持高度感冒的方向可以理解,制定政策来抑制炒楼风气也是政府的责任。然而面对房市冷淡,滞销单位直线飙升的窘近,政府是否应该依据市场情况,逐步放宽打房力度,为市场注入强心针呢?在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相信国内房产投机活动也已经大受打击,投机者显然不敢像过往般冒然出手炒房。
倘若政府仍然担心炒楼风死灰复燃,可以考虑加长征税期限,但却不能永久性的征收产业盈利税。具体来说,政府可以考虑将产业盈利税的征收时限从过往的5 年增加至6 年甚至7 年,让产业拥有者在第8 年脱售房产的盈利不受税率影响。
市场目前面临的是中下阶层人士拥房能力的问题,普遍上面对收入与房价不符的现象。政府致力协助这群人,无可厚非。然而,政府不应该抑制高档次房产交易。高档次房产的需求肯定来自高收入群体,这群人拥有一定层度的财力,经济大环境与市场定律将会决定他们是的投资决定。
新加坡是对炒楼风非常感冒的一个国度,打房政策力度之强大远在马来西亚之上,其中一项是该国所采用来遏制业主炒作住宅产业的卖方印花税 (Seller Stamp Duty) 制度。在卖方印花税制度下,业主若在一年内卖出房产,将被征收12% 卖方印花税;一年至两年内卖出,被征收8%卖方印花税;二到三年间则会被征收4% 的卖方印花税。然而,业主若是在超过三年脱售房产则无须缴交卖方印花税。以上指出,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无限期的向业主征收卖方印花税。
再者,政府没有设下产业盈利税征税期限也意味着拥有房产超过6 年的人,又或是有机会继承祖上遗产的人,若要将手头的产业脱售,所获盈利扣除法定减免项目后将面对5% 的产业盈利税。这将间接的被视为不鼓励业主进行产业交易,预计无法刺激二手市场的交易情绪。
相信市场普遍寄望政府在出台2020 年度财案时,能够以协助中底收入阶层人民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政策激活市场的情绪为基础,尽量消化市场上现有的房产库存,缓和滞销情况。产业盈利税是政府用来控制房市的主要工具,预计政府不会大幅度放松打房,然而适当的调整如为产业盈利税设下征税限期是有必要的。